编者按


为深刻认识中共中央今年8月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理解和把握《条例》的重点内容和目标要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网官微推出《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问答专题栏目。  

  该栏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重点特点和目标要求,采用通俗易懂、轻量化的文字问答形式,定期发布相关内容,助力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贯彻《条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第三期

如何在教学布局中全面落实“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的要求?


解答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校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干部培训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党校就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的地方。”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也是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主题主线。党校(行政学院)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必须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次《条例》修订,牢牢把握党校(行政学院)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强调教学布局应当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

  具体而言,全面落实好这一要求,需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及时、全面、准确、深入地融入课堂讲授、讲稿撰写、教材编写等环节。

  第一,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是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课、必修课,整体课时占比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有的党校(行政学院)特别是基层党校受限于客观条件,有什么教什么、会什么讲什么,党的创新理论主课地位和作用不突出,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进。抓好基本培训,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进一步规范培训内容,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方面”的教学布局,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主题主线贯穿各方面各环节,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开设总论、分论和特色课程,构建系统深入的党的创新理论课程体系,引导学员整体把握、融会贯通。

  第二,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党校(行政学院)要把教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汇聚各方面资源力量,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机融入其中,构建由习近平总书记原文原著、教学大纲、专题研究教材以及特色教材等构成的教材体系,为课堂教学提供坚实支撑。

  第三,提高教学质量。质量立校是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重要遵循,教学质量是衡量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应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学术水平、专业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夯实理论功底,加大调研力度,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从问题导向、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等多个维度,讲全讲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讲深讲透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立场观点方法。好课程是“磨”出来的。提升教学质量,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加强集体备课。每门课程在进课堂之前,都应当经过教研室(部)全程试讲、专家指导点评、校领导把关的多轮备课,集中集体智慧打磨。备课过程中要真刀真枪提问题、齐心协力找对策,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更多党的创新理论精品课程。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